寿喜烧,这是一道让日本料理爱好者耳熟能详,甚至魂牵梦绕的料理。
这种用少量酱汁烹饪的火锅通常包括高档牛肉片、葱、莴笋、豆腐、香菇等材料。
这些材料将在酱油、糖和味道混合的汤中煮熟,并蘸上生鸡蛋。
其中,牛肉蘸生鸡蛋味道光滑,味道鲜甜,最受人们欢迎。
可以说,寿喜烧是日本料理的代表之一,而牛肉则是寿喜烧的灵魂。
但是小伙伴知道吗?牛肉开始出现在日本餐桌上,已经是近200年的事情了。并且吃牛肉也被视为是日本近代文明开放的起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禁肉令”与“文明开化”
从公元675年开始,日本人就开始了“禁肉令”。
当时传入日本的佛教文化对日本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影响,使日本人开始尽可能的避免吃肉。
为此,天武天皇还颁布了“肉食禁止令”,宣布“不得吃牛、马、狗、猿、鸡肉”。
在此后的近1200年里,日本人以鱼类为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
在德川幕府时期,虽然日本人已经开始吃寿喜烧,但因为他们不怎么吃牛肉,当时寿喜烧的主要食材是鸡肉,所以也叫寿喜烧“鸡素烧”。
直到德川幕府因为无法应对国际时代的变化而崩溃,明治新政府才开始了,立即实施了积极采用欧美先进国家制度和文化的政策,旨在提高国力,丰富日本人的生活文化,成为文明发展的时代。
所谓“文明开化”,就是要充分吸收西方文化,让日本赶上落后的步伐。
其中的举措之一就是积极引进西餐,包括过去名义上禁止的牛肉,肉类开始解禁,甚至受到政府的大力提倡。
“每个人都要吃牛锅”
明治五年(1872年)1月,天皇在宫中晚餐上第一次品尝牛肉,并向公众推广肉类。这个消息甚至还出现在新闻上,并被广泛报道。
当时政府对肉类的倡导也与日本人的营养摄入有关。日本人的体格明显比欧美人差。当时推测问题出在饮食上,所以学者们认为只要日本人开始吃肉,身体就会好转。
明治六年(1873年)发行的《开化入口》一书,首先谈到了肉类中富含的肉类“protein”(即蛋白质)是形成西方人如此挺拔身材的基本物质。
福泽谕吉还在牛肉公司的广告中提出:“由于不吃肉,日本人身体虚弱,肉实际上是可以说一种良药。
为了应对牛肉奖励活动,在明治四年(1871年)发行的《安愚乐锅》中,批评不吃牛肉的人已经过时,并在书中煽动:“无论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人人都要吃牛锅。
于是,日本人盘腿坐下来吃名叫“安愚乐锅”的牛锅,品尝后发现真的很好吃,所以也兴致勃勃地感受着新时代的气息。
寿喜烧的“前身”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牛锅迅速以其美味征服了日本人的味蕾。
专门做牛肉的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的人们称它为“牛屋”。
据明治七年(1874年)《东京开化繁昌记》记载,当时牛锅店的菜单包括寿喜烧、火锅、玉子烧、盐烧菜、生鱼片、煮物等。
除了牛锅,还有“寿喜烧”,也被列为热销菜品之列。
寿喜烧起源于关西,东京的牛锅餐厅可能是在参考了关西的烹饪技巧后才推出了寿喜烧。
当时有许多其他城市的人也会来东京做生意,所以为了区分东京和关西的味道,商店在菜单上标明了寿喜烧的名字。
明治时期的牛锅一开始会加入牛肉和葱,然后加入调味料,然后根据客人的个人喜好边煮边吃。
寿喜烧会先在锅里融化牛肉的油脂,然后将牛肉轻轻搅拌炒烤,再用酱油、糖、酒等锅底调味。
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出版的《素人料理全年熟食的作法》一书,如果去看其中“牛肉锅”这个料理可以发现,它已经同今天的“寿喜烧”的制作方法相差无几了。
“牛锅”这种称呼方式在明治末年左右逐渐停止使用,主流的牛肉火锅烹饪变成了寿喜烧的模式。
进入大正时代后,无论是牛锅还是寿喜烧,都相继标注为“寿喜烧”。刚开始吃肉的时候,一般以在餐厅为主。
肉类习惯扩大后,家家户户逐渐接受西餐,为后来的“洋食”奠定了基础。进入明治20世纪20年代后,普通家庭的厨房也开始制作以牛肉为主的西式菜肴,并在当地推出了专门面向家庭市场的菜肴书籍。
这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将西式菜肴改良成日式风味,用味噌或酱油等调味料调味,使菜肴可以与米饭搭配,从而与西方的饮食形成合并成为“洋食”。
明治时期出版的《东京新繁昌记》、《东京开化繁昌志》等书籍也都将“吃牛肉”作为日本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以上就是今天关于寿喜烧和它背后关于日本文明开化的故事了。小伙伴还知道哪些日本的饮食文化呢?欢迎加入东经日语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呀。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