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语学校核心提示: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渊源,日本的新年习俗很多与中国的春节相似,同时也产生了日本独有的文化习俗。
大扫除
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为了去掉一年的秽气,以新的心情、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从12月下旬开始,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年贺状(贺年卡)
新年来临,日本许多人家都要在年前寄出几十张上百张的年贺状,也就是贺年卡。据统计,每年日本全国的年贺状达几十亿张。随着电脑的普及,打印机逐渐代替了手写,但是注重礼仪的人为了表示礼貌,会在打印好的年贺状上亲笔添写一句表示吉利、鼓励或者报告近况的话。邮局会把年贺状在新年第一天的清晨送到收件人手中。跟中国一样,邮局发行的贺年卡也带有抽奖号码。
忘年会
过年放假之前,日本人特别是企业都要组织“忘年会”。同事亲朋好友举杯换盏,对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彼此的辛劳相互慰劳,感谢良好的合作,并祝福来年身心健康。
捣年糕
同我国南方很多地方习俗一样,日本人过年时也吃“年糕”,年糕属于象征吉祥的食品。
新年捣年糕,一是为感谢上天赐予五谷,并表达对新年的祈愿;二是希望吃了年糕能够得到神灵赐予的力量;三是为了迎接岁神的到来,作为祭祀岁神的供品。
日本人现在很少在家自己捣年糕了,商店里有成品卖,名为“镜饼”。传统上镜饼会从年初供到1月11日,过完年,供过的镜饼会做成料理全家人享用。
门松
新年时,日本人会在家门口两侧摆上松竹,名曰“门松”。 按照日本人的理解,新年是神灵降临地面的日子,门松则是招神的信物。松、竹都耐霜寒,尤其是松,即便在冬季也保持青青的颜色。竹子修长挺拔,给人以坚强感。这跟中国人的对联、年画上经常以松竹梅为主要题材是相通的。松竹组合,有长久之意,日本人在新年时摆上门松,祈望永远得到神灵的守护。
御节料理
“御节料理”是日本人节日时所享用的料理,特别是在过年时,家家都要准备,所以又称“正月料理”,相当于中国的年饭。
同中国的年饭内涵丰富一样,“御节料理”也有很多讲究,赋予了丰富的寓意,一般都用昆布(海带)、鲷鱼、荞麦面、虾等食材做成。色彩斑斓,造型精美的“御节料理”寄托了人们祈望丰收、长寿、健康、家庭圆满、事业兴旺的良好愿望。
过年荞麦面条
如同中国在除夕夜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一样,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里有吃“过年荞麦面条”的习俗。据说荞麦面条必须在零点前吃完,吃不完的话,第二年就不会有金运。
之所以是吃荞麦面,据说是因为荞麦面又细又长,在日本文化里代表着细水长流与健康长寿,人们希望像荞麦面条般活的长久。另外,因为荞麦面条易断,日本人希望将一年的辛苦与烦恼做一了断,不带到新年里。还有一点是希望像荞麦这种植物那样,生命力顽强,不畏贫瘠,不怕风雨。
除夕钟声
除夕夜,日本的寺庙里都要敲钟,共敲108下。据说这是源自《佛经》里闻钟声,烦恼清”之句。佛教认为,人间的苦恼有108种,因此新年的钟声要敲108次,以此为人们消除各种烦恼。因为每敲一下都需要等上次的钟声完全静下来才行,所以敲108次大约要持续1个小时。据说,敲钟时要在除夕夜零点之前敲107次,剩下的一次在零点之后敲,这样,就可以不再受过去一年的旧烦恼所扰,无忧无虑地迎接新年。
初诣(新年首次参拜)
日本人自古有新年拜神佛的习俗。除夕夜钟声响后,成百上千万的日本人一齐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此为初诣”(即新年里第一次参拜)。为此,日本交通部门在除夕夜是彻夜营运,各神社也都打开大门迎接参拜。参拜人太多,往往要排几个小时才能轮上自己。据统计像明治神宫这样的大神社,每年初詣人数高达300万人之多。
初日日出
新年的第一天日本人有迎接日出的风俗,拜祭日出的地点,往往是海边或者山上。人们相信,拜祭新年的第一次日出,自己的愿望就能实现,并能健康平安,得到新的灵气。
压岁钱
同中国一样,日本人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过去人们认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为邪所伤。为了驱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长,大人将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拜年
过去在新年之始,日本人一般要到夫妻双方的父母家及生活和工作中给予自己关照的人家拜年,比如去媒人或上司家恭贺新年。拜年一般选在元旦至3号之间进行。但现在,由于很多人在除夕熬夜守岁或出去参拜神社,元旦早晨才回到家里休息,所以现在很少有人再去家里拜年。
“抢购福袋”
“福袋”是日本商人智慧的表现,是一种促销方式,现在已经变成日本的年俗,成为新年的一道风景线。1月2日开始,日本各大百货公司都会推出各种福袋。福袋里面商品的详细虽然不清楚,但是所装商品往往是福袋标价的几倍,等于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非常合算。福袋数量有限,为了买到优惠的商品,也为了给新的一年讨头彩,日本人会早早排队,在商店开门的一瞬间,拼命跑向福袋摆放柜台抢购,谓之“抢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