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奈良与平安时代(模仿期)、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草创期)、江户时代(黄金时期)、现代(成熟期).
平安时代
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初期。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而当时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总之,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都是照搬中国的《茶经》。
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初期,两度访学宋朝的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他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在他的影响下,茶风靡了僧界、贵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镰仓时代末期,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极富游艺性。
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发展了东山文化,这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此时的茶道由娱乐型的斗茶会发展为宗教性的茶道。这時“书院式建筑”开始出现(占地面积为四张半榻榻米),在进行的茶文化活动称为“书院茶”,这也是日本现代茶道的雏形。
书院茶讲究安静、简朴,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也在该时期基本确定下来。书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日本茶道鼻祖的村田珠光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哲学与宗教
安土、桃山时代
这个时代群雄争战,社会动乱,而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们的心灵,因此,茶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时,一位日本茶道文化的集大成者出现了——即千利休。他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上,他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在千利休的茶道理念里,茶道所代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茶会的过程是人们心灵净化的过程,而不能称为展示权利和财富的工具。他秉行的茶道理念“和”“敬”“清”“寂”成为茶道的精神所在。“和”意味和谐,即茶会过程中,形式和动作皆体现人与人和谐之美;“敬”,即人人平等,互相体谅和尊敬;“清”,意味着参与茶会不仅要身体的净化,也要有心灵的净化;“寂”为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重视对心灵的修炼。
江户时代
千利休自杀后,他的儿子们分别开辟了表千家流派、里千家流派、武士者路流派茶道,此称三千家,四百年来,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栋梁与中枢除了三千家之外,继承利休茶道的还有利休的七个大弟子。他们是:蒲生化乡、细川三斋、濑田扫部、芝山监物、高山右近等。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茶道是在宋元点茶道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日本抹茶道形成的之时,也正是中国的泡茶道形成并流行之时。在中国明清泡茶道的影响下,日本茶人又参考抹茶道的一些礼仪规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称之的煎茶道。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
现代时期
日本的现代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频繁,更主要的是日本茶文化向中国的回传。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传承茶道文化,各地都开设了许多的茶道教室,让民众感受、体会茶道文化。品鉴茶品时,也可以辅之以点心,极富情趣。
现代的日本茶道承袭了古代发展至今的传统,重视“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一期一会指表演茶道的人会在心里怀着“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情来诚心礼遇面前每一位来品茶的客人。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苏州日语培训班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